查看原文
其他

瞭望:资源浪费“掣肘”中国未来

2014-04-25 瞭望

 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、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。

  

  但是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东中西部地区十省区市采访调查发现,随处可见、习以为常的浪费,加剧了当前我国资源利用的约束瓶颈,造成我国水、电、矿等资源产出率和利用率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,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而长远的威胁。

  

  以更大力度促使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,已刻不容缓。

  

触目惊心的“资源利用清单”

  

 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以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,但是,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的进步却不及经济发展的步伐。

  

  建设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,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已有时日,但是,实践中“说得多,做得少”的情况仍然存在。“一边高呼资源短缺,一边放任资源浪费”,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,伴随着现代化、城镇化的快速推进,我国资源利用的强度前所未有、缺口前所未有、浪费程度同样前所未有。

  

  这是一张触目惊心的“资源利用清单”:

  

 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100立方米,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8%,世界排名100位开外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.516,低于发达国家0.7~0.8的水平;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9立方米,是国际先进水平的2到3倍;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约为15%,个别城市甚至高达50%,远超发达国家5%的水平。用水无度,造成我国年人均综合用水量达454立方米,比水资源丰富的德国要足足高出60立方米。

  

  我国是全世界第一用电大国,去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3223亿千瓦时;全国电力的线路损失率达到6.67%,因为“长明灯”、“不断电电器”等发生的电力损失更是难以计数。即使在发电效率最高的上海,能源加工转化、分配输送和终端使用环节的能源损失也要占到能源消耗量的60%。

  

  我国石油、天然气、铁矿石、铝土矿、铜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%、7%、17%、11%、17%,即使是最丰富的煤炭资源,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7%。如此有限的矿产资源却没能做到物尽其用,粗放式开发造成的浪费严重。例如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伴生铜、镍、钴等十多种有益组分,至今尚不能回收,钛综合利用率目前也只有14%;白云鄂博稀土矿回收利用率不到50%。根据国家发改委测算,2010年我国资源产出率初步核算约4056元/吨,仅是日本的1/8,英国的1/5,德国的1/3,韩国的1/2。

  

  在土地方面,“地少人多”是我国的基本国情,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。但在近年来的城镇化过程中,“土地城镇化”的速度远高于“人口城镇化”,CBD、宽马路、大广场,新城新区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……“摊大饼”式扩张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,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一度达到130多平方米的水平,远高于发达国家的人均82.4平方米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均83.3平方米。

  

  此外,记者近期在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采访后发现,由于在储藏、运输、加工等环节节约意识不强、技术设施不先进等因素,我国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总量达700亿斤以上,远远超过餐饮环节“舌尖上的浪费”。

  

  “形象地说,正是因为我们平时不注意拧紧水龙头,不及时关灯拔电源,造成对浪费现象的熟视无睹。积少成多,每年要有多少个三峡工程、大庆油田、南水北调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,从我们的指缝中悄悄流走!”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李静说。

  

四大原因造浪费“黑洞”

  

  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调研发现,当前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有四类:

  

  一是,因为生产方式传统造成的“传统型浪费”。记者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田头看到,许多水田依然采用“常流水”的传统漫灌形式,大量水资源因蒸发而浪费。桦川县水务局副局长艾新龙告诉记者,本来用水是按立方米收费的,但实际操作上只以支渠的取水口为单位计算用水量,然后按该取水口辐射的农田均摊,每立方米水0.05元。“一是便宜,二是农户想‘我节约你不节约,照样要多摊水费’,干脆都不节约了,怎么省事怎么干。”

  

  二是,因为生产技术工艺落后造成的“技术型浪费”。由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完成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,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居世界之末,能耗强度却居世界前列,由于技术水平落后而导致的能源利用效率低是其重要原因。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33%,比发达国家约低10个百分点。

  

  三是,因为运营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“管理型浪费”。全国工商联副主席、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说,由于管理不善,我国水果、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、运输、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%~30%,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%以下。

  

  四是,因为思想观念滞后造成的“观念型浪费”。近年来“贪大图洋”成为不少地方规划建设的取向,各地标志性建筑层出不穷,但随之而来的是耗能大户的负面示范效应。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说,像金茂大厦这样的超高层建筑,由于电梯数量多、空调系统要求高,每平方米平均能耗水平相当于普通建筑的3倍以上,“每天一开门就是100万元”的运行费用,但许多地方政府对上马超高层建筑却依然乐此不疲。

  

  浪费形式如此多样,浪费数目如此惊人,关键在于全国上下节约意识的淡薄。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、浦东新区区长孙继伟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博士,他告诉记者,现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把只有10到20年房龄的建筑视为老旧小区,用“粗笔画”方式大拆大建,既破坏了城市肌理又制造了大量的建筑垃圾,甚至出现将优秀历史名城建成三流现代城市、毁坏湿地建设公园等荒谬现象,表面上看经济账是盈利的,背后却吃掉了子孙后代和资源环境的巨大财富。

  

严峻形势并非危言耸听

  

  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,尽管近年来我国在资源节约利用技术上不断改进,各类资源综合利用规模逐步提高,但由于资源利用数量的增长远高于资源利用效率的增长,资源浪费总量攀升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逆转,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资源能源利用形势。

  

  以煤矸石为例,2007年至2011年我国的煤炭产量从25.36亿吨增长到35.2亿吨,煤矸石排放总量随之从4.78亿吨增长到6.59亿吨。尽管此间通过提高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,提升生产建材利用煤矸石数量,加大煤矸石填充采空区、塌陷区、筑基修路、土地复垦等综合利用手段,煤矸石利用率已由53%提高到62%,但是废弃煤矸石的绝对数量仍然增加了2400万吨。

  

  而由于节能意识不强、节能措施不到位,导致每天都有新的耗水、耗能、耗材、耗地大户产生。在我国,建筑能耗占到总能耗的40%以上,而通过门窗流失的能耗占到建筑能耗的一半。中国节能协会副理事长姚兵说,我国每年新增25亿平方米建筑,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总和,而节能门窗使用量仅占0.4%。因节能门窗普及率低而造成的建筑能耗,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,门窗已成为中国建筑节能的最大“黑洞”,而且还在不断扩大。

  

  资源能源利用中的广泛浪费,与部分地区资源承载能力已近极限、环境容量严重超载等因素相叠加,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  

  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巡视员颜勇说,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,全国年平均缺水500多亿立方米,2/3城市缺水;不少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,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达到73%,淮河达到53%,海河已超过100%,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能力;再加上水体污染严重,2012年33%的河流水质劣于三类,2/3的湖泊富营养化,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7.4%。在这样的水情背景下,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无异于雪上加霜。“有专家说,中国的水资源现在已经到了要么就为每一滴水而战,要么就灭亡的时刻。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。”□(《瞭望》2014年第16期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欢迎订阅和分享:

我们的微信号是outlookweekly1981

回复“目录,可获得瞭望微信刊文目录

瞭望微信,给你有营养的深度资讯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